“法国并不着急,这次也轮不到它掏钱。”一位法国工会代表这样形容当下法英核能合作的格局。
本周,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携夫人布丽吉特抵达伦敦,展开为期三天的英法峰会,期间两国都希望对外展示一个“重大核能合作”成果。
英国能源大臣埃德·米利班德上月刚刚高调宣布,英国财政部将追加数十亿英镑投资,用于支持位于萨福克郡的Sizewell C核电站建设,预计该电站未来可为600万户家庭供电。
米利班德称,凭借与法国国有能源巨头EDF(法国电力公司)的合作,英国正迎来“民用核能的黄金时代”。EDF目前在英国已运营5座核电站,还将主导Sizewell C的建造和运营。
法国方面也不吝对外释放积极信号。马克龙办公室一名不具名官员表示,像Sizewell C这样的项目“是法英关系的重要支柱之一”。他透露,从本周二到周四的峰会期间,包括与英国国王共进国宴以及在丘吉尔雕像前敬献花圈在内的一系列礼仪活动,都将成为两国展示核能合作成果的舞台,并暗示还会有更多进展消息在会上宣布。
然而,在国事访问的排场背后,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米利班德和财政部拿下的是一笔“好买卖”。
英国政府已为Sizewell C投入了近180亿英镑公共资金,其中仅6月的支出审议中就追加了115亿英镑。然而,至今尚未有任何私人融资宣布,原本应由私营资本分担的投资部分至今悬而未决。EDF并未承诺投钱,还不得不否认Sizewell C总造价可能飙升至400亿英镑的传闻。眼下真正承担风险的,只有英国政府和英国纳税人。
“这确实是一个挺奇怪的投资方式,”一位知情的核能行业高层坦言,“理想情况下,他们原本应该一开始就有股权投资者进场。”另一位行业人士则质疑:“我原以为政府会只持有Sizewell C 20%的股份,结果现在已经是50%了——难道他们打算在做出最终投资决定时再减持?这不是正常的投资模式。”
前述人士还透露,尽管英法双方都希望在夏季结束、议会休会之前敲定Sizewell C的最终投资决策,但从目前情况看“希望不大”。峰会期间是否会宣布私营资本的加入仍不得而知,更有可能在秋季再公布。
政治对手也抓住机会表达质疑。保守党影子能源大臣安德鲁·鲍伊就表示,私人资本迟迟未到位让他“有点意外”。
英国急于推动Sizewell C项目开工,因为在经历了数年的反复拉锯后,政府已决定重投核能。但此举最大的阻力恰恰来自EDF运营的另一座核电站——位于萨默塞特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这个“姊妹项目”也是Sizewell C的蓝本。欣克利角C已比原计划推迟了6年,成本也从最初的180亿英镑暴涨到460亿。
法国能源部长马克·费拉奇在与英方的谈判中一直态度强硬,坚持要求将两个核电站的资金方案捆绑谈判。“我们必须找到整合两个项目融资模式的办法。”费拉奇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
有方案提出,让EDF自己多拿出一些资金投入Sizewell C,但外界普遍质疑EDF是否真的有能力承担更多财务压力。一位前法国政府官员透露,如今欣克利角C已经给EDF的资产负债表带来了沉重压力,“法国政府最担心的是EDF在这个项目上出现经济或财务崩溃……从未考虑过让EDF独自扛下Sizewell C。”
法国左翼总工会(CGT)代表普拉涅也指出:“EDF只会在Sizewell C有限度参与,从而降低经济风险。”而来自中间派CFE-CGC工会的代表格里亚则表示,EDF很清楚如今着急的是英国而非法国。“是英国急着要等最终投资决策,谁着急谁就得掏钱。今天法国并不着急,也不轮到它付这笔账。”
英国能源安全与净零排放部发言人则辩称:“我们正在开启核能的黄金时代,以提供清洁电力,通过能源自主来保护家庭开支、增强能源安全,并应对气候危机。我们投入142亿英镑建设Sizewell C,将创造1万个工作岗位,结束多年的拖延和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中英关系也在默默影响着Sizewell C的走向。米利班德已明确表示,中国将不会继续参与英国国内核电站建设。尽管过去一年中,英国政府在对华关系上有所缓和,米利班德、财政大臣瑞秋·里夫斯和外相戴维·拉米都先后访问北京,但核能领域显然被划上了红线。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正是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在欧洲核电领域角色的变化,迫使英法不得不走到一起,尽快敲定Sizewell C项目。他说:“由于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敌意,欧洲很多政府正重新审视与中国的联系,并更倾向于与熟悉的伙伴合作。‘与已知的魔鬼打交道,总比和未知的更好。’”
©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