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马克·李维接受东方早报专访

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字体

 

 

东方早报   记者:李静蛰

马克·李维,全世界拥有最多读者的法国作家,连续12年蝉联《费加罗报》“法国最畅销小说家”榜首。2012年,他的第十本小说《偷影子的人》在中国出版,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影子”朋友的故事,温情疗愈的主题打动了中国读者的心,使之成为当年的畅销书,马克·李维也因此为中国读者熟知,此后又出版了《伊斯坦布尔假期》、《如果一切重来》等小说。书展期间,他携带自己的新书《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来到上海做宣传,早报记者对其进行了专访。
 
不想有特定写作风格
 
在法国人眼中,马克·李维是眼下风头最劲的畅销小说作家,他投入写作15年,出版了14本书,每次出书,都能引发阅读狂潮。他的小说被42个国家翻译引进,总销量超过3000万册。然而,谈到自己的畅销小说家身份,马克·李维却觉得这并不意味着他是某一类型的小说家。“畅销小说,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读者的小说。然而,当我写作的时候,未来的结果都是不可预见的,实际上,这些小说之所以读者接受度那么高,也是有很多偶然因素的。畅销小说并不是某种特定类型的书,就像我喜欢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样,他是个伟大的作家,同时,他的书又都是畅销书。”
 
  从处女作《假如这是真的》,到中国读者最熟知的《偷影子的人》,以及最近两年出版的《如果一切重来》,马克·李维创作风格不断发生变化。对于这一点,他说,“我从来不想把自己禁锢在哪个特定的写作风格之内。我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那么多的读者,是非常幸运的事,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配得上这样的荣誉。我下了很多功夫,不断变换故事,是不想让读者失望。”
 
“法国人不觉得我像丹·布朗”
 
在新书《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中,马克·李维塑造了一个执意追寻家族之谜的女主人公苏茜的形象,他前一本书中的男主角《纽约时报》记者安德鲁也再次登场,两人展开了一段揭开真相的危险之旅。由于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悬疑风格,马克·李维也被称为法国的丹·布朗。
 
对于这样的类比,马克李维显得有点无奈,“法国人并不觉得我像丹·布朗,之所以拿我和他做比较,是因为我们的书都卖得不错。其实,我们的风格和写作内容并没有任何相像之处。丹·布朗的写作主题是惊悚悬疑,通常是在宗教的背景下展开故事。我不太关注这方面,我的小说《昔日永恒》涉及宗教,但它仍然是个爱情小说,讲述的是天使与魔鬼相遇,如何冲破重重阻力相爱的故事。”
 
在真实背景下引入故事
 
在最近几部作品中,马克·李维在故事的背景中加入了真实的历史。在《伊斯坦布尔假期》中,他讲述了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的种族灭绝政策,这导致了150万人的死亡。在《如果一切重来》中,马克·李维通过故事告诉读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阿根廷军政府执政期间,有至少3万人被视为异见分子,遭到残酷的折磨,他们的孩子被夺走,重新编造身份。而在新书《比恐惧更强烈的情感》中,更是涉及北极冰川的融化和北冰洋航路的开拓。对于将历史题材引入小说,马克·李维说,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确是想通过故事,让这些被遗忘的历史重新回到大众视野,引起大家的警惕。但同时,这也是他个人的偏好,他喜欢在真实的背景、有史实可依的环境中,展开自己的故事。
 
热爱写作  但“每天都会非常难”
 
马克·李维不是一个愿意过多阐释自己的作家。他说,“我是个矜持、内敛的人,幸运的是,童年时受到的教育让我更多地去面向外部、了解别人,而不只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我不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我觉得,关注别人时获得的快乐比关注自我的时候更多。”
 
成为作家之前的马克·李维,有丰富的经历,18岁时加入国际红十字会,22岁创办电脑影像合成公司,30岁前,与朋友合开了建筑师事务所,而且做得有声有色,同时,他还帮一个国际组织拍摄了多部纪录片。他说,每一件事都是根据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来做的,内心的声音,是自己做事的真正动因。1999年至今,他几乎以一年一本书的节奏,实践着对写作的热情。尽管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他说,“每天都会非常难。虽然我热爱这个职业,但并不存在我热爱但没有困难的职业,困难也是让职业更美好的因素,所以我至今仍然热情十足。”
 
每天工作15到17小时
 
在集中写作的阶段,马克·李维每天工作15到17个小时。他说自己并不清楚灵感从何而来,也许是突然而至的,也许已经潜藏于心很久了。“《如果一切重来》里面讲到了阿根廷事件,但是这本小说中更多的是对身份的追寻。书中讲到一个孩子,长到20岁,却发现父母不是自己真正的父母,这个孩子还被强加了一些其他文明的习惯。看上去讲的是阿根廷的屠杀事件,实际上讲的是身份的追寻——‘当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究竟是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还有能力去爱另外一个人?如果说这些是哲学话题,可能会让人望而生畏。我觉得,可以去写一些非常严肃非常深刻的主题,但并不是要把自己也变得很严肃。以一种轻松的方式讲述这些艰深的主题,可能是最好的分享方式。”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德国之声 2023-12-28
继法国总统马克龙之后,数十位法国名流在一封联名信中力挺德帕迪约,称这位著名法国演员在面临“仇恨的洪流”。有女权活动家反击说,签署联名信的人在“否认现实”。德帕迪约近年来争议...
欧洲时报 2022-12-01
法媒francelive报道,法国经济学家皮埃尔·康萨尔迪(Pierre Concialdi)研究了2022年法国“体面”生活所需的月收入水平。毫不奇怪,这一数额远高于最低...
欧洲时报 2022-11-14
根据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于11月10日公布的一项研究,法国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且男女性之间差距正在缩小。法国《回声报》(Les Echos)报道,法国人一代又一代的人...
张冬方 2022-11-14
法国和德国并非如外界所解读的那样渐行渐远,而只是,马克龙期待着来自德国搭档的热情回应,可他遇到的两位搭档,偏偏都如此冷静。降温、疏远、渐行渐远,这是这段时间各大媒体对法国和...
法广 2022-11-06
2022年龚古尔文学奖颁给了法国读者不太熟知的女作家布丽吉特· 吉罗(Brigitte Giraud)。获奖书籍为《活得太快》Vivre vite。作品描述了她同伴在199...
法国媒体 2022-10-31
法国总统马克龙矢言实施退休金改革,2031年前,请领全额退休金的最低年龄,将从现行的62岁逐步提高至65岁,意味年轻世代将得工作更久。马克龙接受“法国第二电视台”(Fran...
法国媒体 2022-08-29
法国政坛向来具菁英主义色彩,领袖皆出自屈指可数的高等学府。然而近年来,菁英治理因改革不彰饱受批评,连政治菁英都弔诡地高喊“反菁英”口号,企图屏弃学历迷思,主打务实作为以唤回...
环球网 2022-08-11
梅朗雄:台湾问题没有其他出路,中国人的问题只能中国人自己去解决“我对梅朗雄所言并不吃惊,佩洛西访台的确是一种挑衅。”据法国《20分钟报》9日报道,“不屈法国”党领导人梅朗雄...
欧洲时报 来米 2022-07-18
法新社7月6日报道,根据《挑战》(Challenges)杂志最新发布的排名,法国最富有500人的资产在一年内增长了5%,跨过了1万亿欧元的象征性门槛。奢侈品巨头路威酩轩集团...
欧洲时报 贾言 2022-07-14
根据联合国此前的数据,法国人侨居海外的数量在20年内增加了52%,4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增加了89%)。根据法国官方数据显示,疫情前有250万法国人居住在国外,法国人海外侨...
海外网 2022-07-09
7月7日,法国食品银行联合会(FFBA)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其接待的食品援助受益人增加了4%,有孩子的家庭尤其受到物价上涨的影响,面临食品匮乏困境。据法...
欧洲时报 贾言 2022-07-04
法国国家统计局(INSEE)称,在法国,领取食品援助受益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妇女占近三分之二。由于疫情危机,更多的学生也在寻求食品援助。法国BFMTV电视台报道,根据IN...

推荐浏览

法国中文网

www.001france.com

CopyRight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