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与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在法国东部城市南锡签署了一项新的双边友好条约,旨在深化两国之间的军事与战略合作。条约涵盖互防条款,提出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防合作机制,甚至为未来在核威慑领域的协作打开了可能性。此举标志着波兰在欧洲战略版图中的地位持续上升,也彰显法国希望加强与东欧关键盟友关系的意图。
在南锡市政厅举行的签署仪式上,马克龙表示,法国的“国家核心利益”不仅限于自身,也包括其主要欧洲伙伴的安全利益,波兰正是其中之一。他指出:“自戴高乐将军以来,法国的核威慑政策始终具有欧洲维度,我也将延续这一传统。”他强调,条约并非替代北约或欧盟框架,而是对现有机制的有力补充。
该条约仿照法国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先前签署的双边协议,内容还包括加强对抗网络攻击、反外国干涉、保卫民主制度等方面的合作。此外,两国将重点推进在能源、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及网络安全等战略领域的协同发展。
图斯克在签署后表示,这项协议将有助于增强欧洲稳定,并欢迎双方在防务、工业与核领域的深入合作。他也再次表达了对乌克兰的支持,呼吁战争早日结束。他此前在启程前往法国时便指出,条约中包含的互防条款正是该协议的核心精神,为两国在核威慑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契机。
此次签署安排在5月9日“欧洲日”,恰逢欧洲一体化进程75周年纪念,也是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于莫斯科红场主持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的同一日。对比鲜明的两个场景,凸显了法波此举的象征意义:在面对持续的乌克兰战争和美方战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欧洲内部必须更加团结、自主地保障自身安全。
马克龙在讲话中强调,波兰是法国在欧洲最重要的伙伴之一。他指出,法国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已有成熟的条约安排,如1963年的《爱丽舍条约》、2021年的《奎里纳莱条约》与2023年的《巴塞罗那条约》,因此与波兰建立对等条约关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面对俄罗斯日益增强的威胁和对乌克兰战争的坚定支持,波兰近年来加速推进军队现代化,强化其在欧洲的防务角色。然而,长期依赖美国防务支持的波兰,也对特朗普及其外交政策反复无常深感忧虑。此时与法国签署条约,既有安全考量,也为波兰开辟更多战略选择。
法国则希望借此机会,提升其在中东欧事务中的影响力,打破美国在该地区的绝对主导,同时为法国军工产业拓展市场。目前,波兰正在积极采购运输机、加油机和潜艇等多种军事装备,这为法国防务企业提供了巨大机遇。
此外,波兰还表现出对法国提出的“欧洲核威慑伞”概念的浓厚兴趣。图斯克称该提议“极具前景”,德国方面也表示正在关注。法国是除英国外,西欧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转移,巴黎方面多次表态愿意就扩大法国核威慑保护范围展开“战略对话”,并指出法国的核政策本就拥有“欧洲维度”,尽管最终决策权始终掌握在法国总统手中。
此次条约签署地南锡本身也承载着特殊历史意义。波兰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曾在该城流亡并成为洛林公爵,其女儿嫁入法国王室,成为路易十五的王后,法波两国的友谊由此可追溯至18世纪。两国领导人此次在斯坦尼斯拉斯广场会面,也寓意着延续这一跨越世纪的历史纽带。
条约的签署时间亦颇具政治意味——波兰将于5月18日举行总统选举,图斯克所在政党“公民联盟”的候选人、华沙市长特查斯科夫斯基目前在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此次外交动作不仅是战略布局,也可能成为其国内政治的重要助力。
© 本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www.001france.com 法国中文网
推荐浏览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