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英国首相基尔·施凯尔默积极推动与欧盟关系“重启”的同时,法国总统马克龙却在关键议题上频频施压,使原本寄望顺利推进的谈判进程陷入复杂博弈。尽管英法在对乌克兰援助问题上表面合作紧密,但在诸如防务、渔业等核心利益上,法国外交官态度强硬,令施凯尔默的欧洲策略面临现实挑战。
本月19日,英欧双方即将在伦敦举行一场高规格峰会,力图通过政治宣言、防务协议及其他合作安排,正式开启新的伙伴关系。然而,法国在幕后不断设下条件,要求英国在渔业准入、防务合作等方面作出实质性让步。巴黎的立场一以贯之:脱欧后的英国不应享有超出其身份的好处。
法国尤其反对英国企业参与欧盟当前正在筹划的1500亿欧元再武装防务基金(SAFE),担心这将对法国本土军工产业构成威胁。与此同时,法国、丹麦和荷兰等国也希望延长欧盟渔船在英国海域的捕捞配额,而现有协议将在2026年到期。法国方面已明确,渔业问题必须纳入整体谈判考量,不可能“先签防务、后争鱼权”。
据多名欧盟官员透露,法国在这些议题上的强硬立场已引发部分成员国不满,尤其是面对俄罗斯威胁更为紧迫的德国和东欧国家,认为法国的态度阻碍了欧洲安全合作的步伐。有官员指出,法国目前“在防务问题上逐渐被孤立”,但巴黎依然坚持“可以让英国参与,但必须设置严格条件”。一种可能的折中方案是允许英国以“缴费方”身份加入相关项目。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在特朗普重返美国政坛、北约前景变得不明朗的当下,欧洲急需一位可靠且拥有核威慑力的安全伙伴,而英国正是那样的存在。施凯尔默也在积极释放善意,不仅参与乌克兰问题高层会谈,还派外交大臣大卫·拉米出席欧盟外长会议,希望展现“回归欧洲”的诚意。
不过,施凯尔默的国内政治局势并不稳定。改革党领袖、脱欧强硬派奈杰尔·法拉奇在地方选举中大获全胜,令政府在对欧政策上面临更大压力。法拉奇持续抨击任何可能“让英国回到欧盟轨道”的举措,这让施凯尔默在重启外交的同时,必须时刻平衡国内民意与国家战略。
法国则更倾向于将当前谈判视为修复脱欧创伤的机会,既欢迎英国在防务问题上的回归,又不愿在关键利益上让步。巴黎认为,如果不能一并解决渔业、准入规则等老问题,未来的合作仍将充满隐患。
尽管英法之间存在诸多分歧,但马克龙也清楚,若无法与英国达成共识,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愿景将难以实现。作为当前法国少数仍能维持公众支持的政策领域,外交成果对于处于国内政治僵局中的马克龙至关重要。
“如果法国与英国无法合作,就什么也不会发生。”法国前外交官弗朗索瓦-约瑟夫·席尚直言,“如果马克龙想要有所作为,他就必须与伦敦站在一起。”
法英之间的关系重启或许正在路上,但这条路显然不会平坦。